狂德国牧羊犬病俗称“疯德国牧羊犬病”,人们又把它称为“恐水症”。这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是:发病犬焦躁不安,意识紊乱,攻击人畜,发展到最后出现麻痹死亡。
(1)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RNA型。病毒呈短粗子弹形,长140至240纳米。该病毒对酸,碱,石炭酸,新洁尔灭,福尔马林等比较敏感,并且可以被日光,紫外线,超声波,1%―2%的肥皂水,70%的酒精,0.01%的碘液,丙酮,乙醚等灭活。这种病毒不耐热,50摄氏度/小时,70摄氏度/15分钟,100摄氏度/分钟即可被杀死。然而在干燥状态下却有着较强的存活力。它在冷冻或者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
狂犬病的传染源为病畜及带病的野生动物。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唾液里,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0―15天以及临床症状消失后6―7天,唾液中均含有病毒。
狂犬病主要是通过咬伤的伤口发生感染。现代研究证实,狂犬病也可以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感染。据报道,蝙蝠在狂犬病的传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其他的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都易感染狂犬病,而且人也有较高的易感性。该病的发生多由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犬咬伤引起。因此连锁反应特别明显,并以一个接一个的顺序呈散发式发生。一般情况下,狂犬病多发于春夏两季。
(2)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它与咬伤程度和部位,唾液中所含病毒数量的多少有关。最短8天,长的可达数月或者数年以上。狂犬病在犬体内平均潜伏期为20―60天,在人体内平均为30―60天。
狂犬病典型病例可分为:前驱期(也叫沉郁期)、狂暴期(又称兴奋期)和麻痹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