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一刘姓负责人介绍,猫是车主从武汉周边郊县收购而来,并不存在违法行为;但运输过程中,车主伪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按照《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将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经洪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运猫车车主、市小动物保护协会三方协商,初步决定:这批猫经病原体检测合格后,由市小动物保护协会接管并安置。前提是,该协会必须在三环外找到500平方米以上的临时安置点。对车主的损失,拟通过进一步协商,予以一定补偿。
“临时安置点已经找到,在江夏区大桥新区一个钢材市场。”昨日,市小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杜帆说,一名志愿者自费租下一间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厂房,协会正准备将2000余只猫转运过去,等待病原体检测。
对于这批猫的长期安置问题,杜帆说,市民如果能提供照片等证据,证实自己是宠物主人,可将宠物领回。无主人认领的猫,协会将开通领养服务,市民可与协会签订协议领养。无人认领、领养的猫,协会将一直负责照料。
杜帆提醒,该协会从未做任何形式的募捐宣传及通知,爱猫人士可现场捐助保暖衣物、猫食、水、创可贴等物品,一定警惕别有用心者借此敛财。
由小动物保护协会安置,是不是这些猫最好的归宿?一些市民对此提出质疑。
情与法的纠结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杏)志愿者追截运猫车,双方立场截然不同。满满一车小生命,在运输司机眼中,恐怕只是一车有价的“货物”。司机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恼怒,爱心人士的情感却接受不了猫咪们“待宰”的命运。类似的“救援”行动不是个例,去年3月,一辆运狗车从四川前往广西途中两次遇爱心人士举报拦截,也曾引发争议。
对生命的关爱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即使行动方式有争议,善意本身不应该遭受白眼,这也是救援行动得到不少声援的原因所在。然而,猫狗在我国法律中并未得到明确的保护,即使它们可能是广受欢迎的家庭宠物,在一些地区也能作为合法的食材。矛盾的焦点似乎成了情与法的纠结,而目前尚无很好的解决办法。
事实上,尽管我们不能抹杀关怀生命的价值,但站在法律法规的角度,以志愿者的身份强行拦车,依据是否充足?从公共角度看,高速公路上的“追截”存在安全隐患,志愿者是否有权“追截”,而交警又是否有权拦下运猫车辆?拦车之后,2000多只猫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这些都成疑问。因此,拦车式的冲动爱心之举,恐怕并非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