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流浪喵星人,所持观点时常两极分化。爱喵一族觉其可怜可爱,时常会在小区里自发投喂,但也有人认为残留的猫食影响小区环境,甚至认为流浪猫会滋生跳蚤等寄生虫和病菌,于是在一些小区,因流浪猫去留而产生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
“爱护小动物,出发点很好,但是小区是个大家庭,能不能从目前相对松散的投喂,变为定点有序投喂?并征得绝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呢?”居委会薛逢喆几个问题抛出,立即激发起大家头脑风暴。
成立江南社区猫联盟志愿者队伍、拟定《社区文明养宠公约》,展开社区调研,征询设立定点社区猫食堂位置……
之前矛盾的“症结”在于部分居民不愿自家附近成为投喂点,通过调研,让爱猫的潘溯感到欣喜的是,这样的居民并非主流。特别是当他们得知,猫联盟成立之后,将为小区流浪猫做绝育手术,有效控制流浪猫无序繁殖后,大多数居民欣然为《公约》投下了赞成票,并积极配合,共商确定了5个定点猫食堂。
经潘溯的一番设计,或小二层,或两居室的猫食堂很快一个个落成。志愿者们在物业的协助下垒起有屋檐,有小隔间的猫食堂,一侧放干粮,另一侧放湿粮、纯净水,下雨也不怕把猫粮弄脏了。
猫食堂有的设立在绿地里,有的放在了车库旁......“通过长期观察,小区生活着将近50只流浪猫,分为了五六个家族,每个家族的猫咪有着相对固定的活动范围,征询周边居民意见,取得最大公约数,选址时避开‘恐猫族’,放在了对‘毛孩子’相对宽容的居民家周围。”
让猫联盟成员感到更为意外的是,街道还专门为猫联盟向斜土社区基金会申请了一笔基金,用于猫联盟社区自治项目,作为猫粮补给、TNR(捕捉-绝育-放归)等专款专用。上海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