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伤人事故频发 宠物集中寄养弊病多

10月22日,郑州西区九龙城小区一只藏獒在连续咬伤两人以及小区内另一只宠物狗——哈士奇后,被特警连续六枪击毙,小区宠物饲养所带来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一个与此相关的新现象正在广州兴起——宠物狗家庭寄养。

“相对于郑州藏獒这样的单只宠物狗饲养,家庭宠物寄养无疑有着更大的危害——一群狗成天关在一起饲养,而且一起在小区里遛来遛去,其污染环境和伤人的可能性、严重性都更高。”海珠区某小区的管理人员对此表示忧虑,而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在少数。

这种寄养服务的现状到底怎样?羊城晚报记者连日来对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番禺等区的近20家家庭寄养场所进行了调查,发现宠物狗的家庭寄养场所大体可分为三类,存在问题多多——

“寄养别墅”藏身树林

主人每天只打扫两次,狗只随地排便屎尿沾身

最受爱狗者欢迎的“寄养家庭”在树林中或大山里。

“那里的环境好,空气好,而且狗可以自由活动不受任何束缚,很多这样的寄养场所还会派专人来接送宠物,很方便。”家住海珠区的爱狗者小严向羊城晚报记者解释为什么树林会成为爱宠者的“首选之地”。

番禺区居民老林所办的“家庭寄养”便是小严心中的“理想”场所——虽然他并没去过。
记者根据小严的介绍来到番禺某村,跟着老林绕过天桥穿过村子进了一片树林,密集的狗叫声瞬间充斥耳膜。走近老林承租的旧楼前,一股强烈的臭气让人难以忍受。

记者进楼后发现,该楼每层大概80平方米,目前4楼用于养狗,10多只狗住着六七个隔间,中间用铁网隔开。二三楼没有狗,但也是作为狗的住处使用的。“过年过节时狗比较多,因为来寄养狗的客户多,现在这段时间少一点。”老林介绍道。

老林和妻子住在差不多千米以外的地方,每天会一早一晚来这里打理两次。他们还特别强调,每天会在楼顶的天台遛狗一次。

说话间,一条黑色的宠物狗刚好撒完尿,把自己的“屋子”污染了大半。“只是一早一晚来的话,这些排泄物不是得等到晚上才处理?”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老林解释说这里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气味过一段时间就会扩散,不会特别臭”。

和老林去阳台聊完天后,四楼的黑狗已经把尿液蹭得满“屋”皆是了,而旁边的一只萨摩和一只剃了毛的阿拉斯加雪橇犬则刚刚拉了屎,萨摩在地上趴着和翻滚过程中,身上都沾了不少屎尿……

“那种地方很少人去的,太臭了。也不知道送狗到那里的人是怎么琢磨的,放在那样的环境里,再好的狗不也白瞎了吗……”一位在附近居住的年轻人小李如是说,“我们不太敢过去,那么多狗,太危险了,万一跑出来怎么办?”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生告诉记者。

包下小区整层楼养狗

狗叫吵烦左邻右舍,臭味熏走不少客人

爱狗者都希望自己的“宝贝”能有一个独立宽敞的空间来活动,而树林和大山这种地方又实在太不方便,于是便有深具“商业眼光”的人在小区里租下整层的房间来养狗。白云区白云大道附近便有这样一家家庭寄养场所。

小程的寄养场所位于白云大道旁一个十字路口旁边,是一栋四层的楼房。该楼大部分已出租,一二层住着别的住户,小程则租了三四层,阳台也在承租范围内。

记者在上楼过程中注意到,二三层之间,已经用简易的铁栏围了起来,目的是防止狗跑出去。“一二楼的住户会不会觉得太吵了?”记者问。小程说这些狗平时都挺安静的,“就吃饭的时候比较吵一些,但时间不长”。

记者现场发现,这里总共养了20多条狗,包括腊肠、京巴、边境牧羊犬等众多种类。体形比较大的宠物狗安排在一层,身材较小的则安排在另一层。小程遛狗就在阳台,活动空间并不大,但味道仍然不小。小程告诉记者,她们全职照看狗,也和小狗们住在同一栋楼,甚至是同一个房间里。

附近的一家士多老板告诉记者,有时候路过的人本来想买瓶水,但站下来就能闻到小程家那群狗发出的恶臭,于是很多人捂着鼻子跑了,水也不买了。而一家餐馆的老板也证实了这一点,他的餐馆生意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那为什么不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花钱把地方租下来了,我们也没办法。”士多老板摊着手无奈地说。

只一房一厅也做寄养

开门冲出4条狗互相嘶咬,让人不敢靠近

更多的家庭寄养经营者租不起整层的楼,于是在自家房间里开展业务便成了他们的选择。

记者与一位这样的经营者陈小姐约好,在其位于海珠区工业大道附近的某小区门口见面。约见的时间到了,记者先是听到一阵吵闹的狗叫声,然后便有4条泰迪犬等宠物狗从一座靠近小区门口的居民楼里冲了出来,互相嘶咬着,其中最长的一只田园犬近1米长,长得凶猛彪悍。正从附近经过的一位阿姨见4条狗扑面而来吓了个趔趄,本能地拿起手里的菜篮挡在前面。而那条田园犬直奔记者的方向冲来,仿佛要战斗一样,记者俯身想假装捡东西吓一吓它,结果它愣了一下便开始疯狂吼叫着逐步向记者逼近……

“回来”,只听陈小姐一声断喝,那田园犬才停了下来,盯着记者悻悻地退了回去。

说话期间,一条泰迪犬开始在附近大便,便物直接排在了小区内的地上。其中一条还叼着自己的便物到处跑来跑去,见到人便想扑上去跟人家“玩耍”,附近几个的小朋友吓得等狗走远了才敢出门。

“小区里很多人有意见,但又不好说,毕竟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楼的李阿姨如是说。

专 家
管好狗的前提是管好养狗人

对于这种宠物家庭寄养快速发展但管理混乱的局面该如何解决?记者就此联系了在宠物管理方面颇多先进经验的浙江省小动物保护协会,该协会会长朱水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朱水林认为,家庭寄养的情况在广州开始多起来,说明社会有这个方面的需求,我们应该尽量满足这种需求。“现在在家庭寄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指导,政府相关部门等应该制定‘寄养条例’这类的管理规定,这个规定至少要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保护居民不受宠物的干扰,保护环境不被宠物污染,保护动物自身的健康发展。”“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定,以后会产生很多纠纷——动物在寄养过程中生病怎么办?传染怎么办?咬伤了人怎么办?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怎么办?”朱水林说。

在相关条例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有没有更具实操价值的做法来对目前的家庭寄养进行管理?朱水林表示,现在能对此进行规范的还是《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等,而在实际操作中则需要小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

为什么多年来多个部门共同管狗却成效并不显著?朱水林认为在狗的管理问题上有关部门搞错了方向,“他们一直在管狗,其实要管好狗应该先管好养狗的人,人管好了、素质提高了狗的管理就不难了。我们应该从尊重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角度去处理与狗的关系,而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狗的身上。”

链 接
六旬老太被狗咬伤致死

据悉,近年来,广州年均被狗攻击的案例已达8万人次左右,梁阿婆是这些被攻击者中最不幸的——她在受伤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今年年初,荔湾区西华路居民、年过六旬的梁阿婆在给自家小狗喂食时,小狗突然发狂,将梁阿婆身体多处咬伤。梁阿婆于2月中旬入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当时其脸部、颈部、手臂处等都有明显的被抓咬的伤痕。不久之后,梁阿婆便出现了“呕吐”、“畏水”、“怕光”等症状,属于狂犬病的典型症状。入院后第4天梁阿婆死亡。

广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是该中心近20年来接报的第一例中心城区狂犬病感染致死病例。

据相关医生介绍,目前狂犬病的死亡率依然是100%。狂犬病病毒往往经血液流向并攻击神经中枢,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在临床过程中,只能通过静脉血液给药,这对神经发生作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医生建议被狗咬伤后应尽快注射疫苗。
实习生 马化展 梁志锋

莎金氏练颖专卖店专营进口宠物用品
http://shajinshily.tm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