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连市内发生多起烈犬伤人事件,去年6月27日,旅顺南路某小区一只脱笼藏獒扑咬一名三岁半女孩,导致女孩抢救无效死亡,此事震惊全国。在本届政协会议上,多位委员就城市养犬问题提交提案,建议严格管控大型烈犬,规范城市养犬管理。
调查 城市无证养犬总数超20万
政协委员刘增良、赵海东对目前大连市养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据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大连市区内已注射疫苗的犬只共有2.3万只,而登记在册办理养犬证的只有8000只左右,市养犬办评估,本市无证养犬总数在20万到30万只。
政协委员张勇提出,除烈犬伤人外,无序养犬也会影响公共卫生、骚扰居民,同时造成流行病滋生。据了解,每年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接诊犬咬伤近百起,而犬只免疫接种率下降,尤其是流浪犬身上往往带有的狂犬病毒,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患狂犬病死亡率几乎达百分之百。
建议 提高大型犬准养“门槛” 遛狗划分固定区域
政协委员金丽君建议,养犬的范围设定不应简单的根据犬的身高和体重,而应与国内很多城市及国际接轨,以犬类品种为标准设立明确、科学的限养范围。同时,公安机关应加大对大型犬主人不文明养犬行为的监管,加大处罚力度,从而规范城市宠物饲养,建立严格的免疫接种制度,形成良性的宠物饲养环境。对于部分准养大型犬种的饲养可收取高额的管理费用,一方面用于政府管理的成本投入,一方面可以因饲养成本提高而让部分市民放弃大型犬的饲养。
刘增良、赵海东建议,对宠物种类加以限制,严禁烈性犬的饲养和买卖。政协委员郭晨建议,尽快划定规范养犬、禁止遛犬区域,规定禁养烈性犬种,对违规狗采取捕杀、收容等措施。划定遛犬区域,由主管部门审批,由各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在禁止遛犬区域外划定本辖区的遛犬区域,犬只饲养人应注意本区发布的通告并遵守。不得携犬进入市场、商店等公共场所及公共绿地(导盲犬、扶助犬除外)。禁止在主要道路和旅游景区遛犬。张勇建议建立宠物监护人制度,每只宠物必须注册登记宠物监护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宠物要由饲养人牵引方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到户外活动,并佩戴宠物身份证,以进一步明确所有人的责任。 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王博文实习生蒋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