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深圳市城管局开始了“专项执法周”行动,严查无证犬只,在每天下午5时至7时市民外出遛狗的高峰期,收治流浪犬、无主犬和查捕烈性犬。
深圳市犬类保护协会的董震君13日表示,这项行动对于抛弃宠物犬的行为有了约束力,对流浪犬数量的控制有好处。
董震君说,每逢年底深圳的流浪狗数量就会增加,而犬类保护协会下设的流浪狗驿站由于收容满员,已经无法再接纳流浪狗了。
共救1500只流浪狗
深圳流浪狗驿站是深圳一家较大的收容流浪狗的民间公益组织,张靖华是其创始人,2006年,从救助第一只双目失明的京巴狗开始,8年间,她和驿站的100多名义工一共救助了1500余只流浪狗。
张靖华一开始也怕狗,认为狗一定会咬人。大学时,父亲捡回一只蝴蝶犬,经过朝夕相处,她发现了狗身上的可贵之处——对人很依恋和信任。
工作之后,张靖华偶遇了一只京巴狗,双目失明,经常在她单位附近的垃圾站找东西吃,看到之后,张靖华很心痛,便把它领回家养。
后来,她收助的流浪狗越来越多,家里已经安置不下,张靖华便和朋友一起在下梅林找了一个50平方米的出租屋,成为了流浪狗的栖身之所,这就是“流浪狗驿站”的前身。张靖华当时没想到会发展到现在这种规模。
“做这项工作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所有的经费都是由我们志愿者垫付。”张靖华说。
为了给驿站一个合法的身份,驿站的志愿者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10年8月成立了深圳市犬类保护协会,这是经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民政局批准的唯一一家纯公益性市级犬类保护协会,下属机构为深圳流浪狗驿站。
8年间搬家10次
今年1月1日,深圳流浪狗驿站搬到了惠州一个山区仓库,每个月租金需要1万元,从深圳开车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
深圳市犬类保护协会的董震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已经是驿站第10个家了。这会不会是最后一次搬家?所有人心里都没底。
流浪狗驿站自成立以来,前后经历10次搬家,从下梅林、坂田、上沙、下沙、布吉、梧桐山、南山花卉世界、莲塘、西丽,再到如今远走惠阳。
“最开始是规模扩大需要,但后来几乎都是被迫搬迁,不是因为噪声被居民投诉,就是因为说对环境造成影响。”驿站义工告诉记者。
单只救助成本2000多元
每一次搬家,代表着一切要从头开始建设。流浪狗驿站目前有狗只170只左右,每月的开销在5万至6万元,其中狗粮占30%以上,其他的则是场地租金、排污费用和不可预估费用。
董震君说,因流浪狗或多或少都有疾病,救助一只流浪狗最少花费1000元,如果有传染病或者皮肤病,则需要7000元到8000元,平均下来救助一只流浪狗的成本在2000元到3000元。
救助经费主要来自义工垫付和募款途径解决,为了节省费用,流浪狗驿站与30家宠物医院联盟。
除了费用增加之外,搬迁至惠州也给深圳市民领养犬只增添不便,还会让一直热心帮忙的义工失去凝聚力。董震君表示,他们一直在谋求重回深圳的机会。
170只与4万只
受经费和场地的限制,流浪狗驿站的规模一直不敢扩大。“根据我们调查,目前深圳的流浪狗估计在3万到4万只左右,我们收容的只有170只,驿站真的安排不过来了。”张靖华说。
10年前,张靖华很少碰到流浪狗,近几年,出门就能碰到流浪狗。
张靖华称,一方面宠物的数量在增加,以前购置一只宠物狗需要几千元,现在几百元、几十元,甚至不花钱都能得到一只宠物狗;另一方面,宠物的医疗成本在增加。
张靖华呼吁市民,狗不是玩具,它们一般寿命在12至15年,饲养宠物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千万不要饲养宠物。一旦饲养了就应该不离不弃,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动物保护法,在维护动物的权益上相比香港还有差距,另外养犬人的素质也需要提高。深圳有立法权,为什么不能在这方面推动一下呢?”董震君说。